核心提示:据2011年5月《全国城镇污水处理信息系统》显示,中国已有88.64%的污水处理厂由企业运营,仅有11.36%的污水处理厂仍由事业单位运营。经过持续推进的改革,多数市政公用单位已实现企业化运营。在88.64%的企业化中间,国有企业占37%,外资总共占4.7%。
尽管目前中国污水处理的总量超过美国,但真正的社会效益大大打了折扣。
“水务市场的水太深,”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原处长李胜海在“2012年第七届中国(国际)水务高峰论坛”上强调,只有规范市场行为,淘汰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,披露企业违规行为,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,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效益。
据2011年5月《全国城镇污水处理信息系统》显示,中国已有88.64%的污水处理厂由企业运营,仅有11.36%的污水处理厂仍由事业单位运营。经过持续推进的改革,多数市政公用单位已实现企业化运营。在88.64%的企业化中间,国有企业占37%,外资总共占4.7%。“在这个过程中,政府的角色主要是规范化的行为和政策标准的制定。”李胜海表示。
但她强调,目前行业仍存在许多问题。
第一,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功能和定位被偏离。相当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是为了工业污染服务,弱化或推卸企业责任,转移污染责任和风险,导致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难以控制,造成运营商和政府双重困境。
第二,在推进市场化的过程中,行业准入、依法监管、及时付费仍需公开。她提到华东某一个省,竟然4个月不支付费用。在签约招标的过程中,合同签署的指标可操作性、可控性、可凭性有差距。
第三,招投标之间,各相关单位没有给政府做好真正的参谋,连房地产商和煤老板挂靠一个沾边的专业公司就敢投标。评标中把最低价作为唯一的标准,甚至领导干预,把评标只作为一种形式而已。
第四,市场化后的污水处理厂,出现由于低价中标,政府支付付费不及时,原承诺两年应调水价未兑现,致使企业暂停运行,部分运价或偷排现象时有发生。第五,定价缺乏科学性、缺乏成本约束、价位价现象的存在、产品质量与价格不挂钩。市场化的法制环境,尚未真正形成。
2011年环保部核查各地380个污水厂晒太阳和不达标的问题,并组成了40个组去核查。李胜海表示,破解体制机制的投资瓶颈,政府应自觉纠正不正确的决策。而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钰林亦表示,市政工程没有什么特殊保密的地方,也没必要形成垄断,只要政府监管跟得上,风险就在控制之中。
来源:财新网 |